数据中心 频道

稳步发展 SAS走入2.0时代

  【IT168专稿】2001年11月26号,Compaq、IBM、LSI、Maxtor和Seagate联合宣布成立SAS(Serial Attached SCSI,也称串行SCSI)工作组,标志着SAS正式走入存储的舞台。一晃近8年时间过去了,从刚开始的广泛质疑到现在的逐渐接受,SAS技术在这8年中经历了重重考验,在一系列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难后,SAS技术规范制定逐步完善、SAS磁盘逐步被支持、SAS互联产品(IC、扩展器、线缆)逐步成熟、SAS存储系统逐步被推出,SAS进入2.0时代的同时也真正迎来了它的丰收期。

  SAS 2.0—性能全线升级

  对比SAS 1.0来说,SAS 2.0在性能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带宽由3Gb/s提升到6Gb/s,传输速率提升了一倍。SAS 2.0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功耗,在3Gb/s SAS中每个端口1Gb/s的耗电量是2.7W,而在6Gb/s SAS中每个端口1Gb/s的耗电量降低为1.6W。

  其次,考虑到在中端存储系统中,会有机架到机架结构的应用需求,于是将原来的线缆长度由6米增加到10米,6Gb/s SAS线缆长度达到10米可谓是一举克服了之前线缆过短的问题;同时,线缆的加长不但在长度增加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快的传输速率,而且能得到更优秀的信噪比,还可以重复使用3Gb/s SAS的背板。

  6Gb/s SAS除了传输速率提升一倍外,还具备更优秀的可扩展性,同时具有一些新特性,其中包括:扩展器分区、扩展时钟、支持能提高可靠性的T10信息保护模式、长距离线缆的诊断反馈均衡器和复用技术等。

  FC(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可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存储需要,但其昂贵的价格一直让用户望而却步;SATA虽然在价钱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差强人意;随着SAS技术走入2.0时代,带宽大大增加、传输速度更快、散热量却降低、可靠性也更高、分区制功能赋予了以SAS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存储分段存储的能力,使得SAS不仅在功能上能够与FC媲美,还能够向下兼容SATA,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性价比的存储需求。

  中端存储系统—SAS技术普及的关键

  在整个SAS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存储系统,只有存储系统很好的支持和推广SAS,整个SAS生态系统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经过将近8年的发展,厂商已经开始逐渐推出基于SAS的中端存储系统,不仅仅有H3C、LSI、浪潮等厂商,六大主流存储厂商中的HDS和DELL都已经在其中端存储系统中全面采用SAS技术:HDS在2008年底推出的最新中端存储系统AMS 2000系列中全面支持SAS,DELL PS系列也同样不甘人后,HDS和Dell的身先士卒等于宣告主流存储厂商正式认可SAS。

  当然,用户全面接受SAS存储系统还需要时间,特别是在中高端系统中,用户长期“浸淫”在FC存储系统中,享受着FC存储系统所带来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等好处,要用户在扩展时采用SAS,一时的确是很难下决心。但是随着SAS在中端存储系统这个关键市场的普及,SAS技术发展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SAS未来值得期待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SAS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技术上越来越成熟,在生态系统上已经逐渐完备。2008年5月LSI宣布推出SAS 2.0,随后对SAS各个组成部件:芯片、控制器、硬盘驱动器、电路板等所有组件进行系统的测试,按照规律,在测试后12-18个月即可进入市场。SAS 2.0走入产品化也意味着“苦熬”多年的SAS技术即将迎来自己的丰收期。

  SAS的未来值得期待!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