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 频道

模块化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IT168 资讯】建绿色数据中心看摩尔定律

  绿色数据中心到底如何定义?从绿色芯片、绿色存储、节能服务器、高效网络、高效制冷到UPS效率、虚拟化整合,可谓方方面面。然而当我们跳出数据中心繁复冗杂的细节之外,万国数据副总裁凌宇翔先生的说法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根据万国数据多年来建设和运维数据中心的经验,凌宇翔指出,绿色数据中心应该从数据中心30年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定义,包括阶梯性的模块化建设、不断优化的运营管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根据IT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在IT架构的发展趋势中,摩尔定律最有代表性,每隔18个月就把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但是摩尔定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热和冷却这些问题,设备越密集,发热量就会越来越大,如果是说在规划数据中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种IT发展趋势的话,很有可能让新建的数据中心迅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是巨大的浪费。

  回首2000年开始的大规模兴建数据中心浪潮,以中国银行业为代表,在上海、北京等地建设了非常庞大的数据中心。当时他们觉得这些数据中心差不多可以满足企业未来多年的发展需要了,设计上可谓达到终极水平,以后多少年都不用再建数据中心了。但是,这些数据中心投产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现在已经碰到瓶颈。另一个例子,上海一家企业的数据中心选在金茂大厦的高档写字楼里。使用了几年之后,这个客户开始把大批的新服务器、新存储设备投入使用,结果发现以办公为承载目的建筑物在承重指标、供电指标方面根本没有办法承载IT设备的需求。

  如果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过于短暂,那么肯定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绿色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基于生命周期的绿色数据中心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生命周期的绿色数据中心

  一个数据中心怎样才能满足整个生命周期里不同阶段的IT需要?凌宇翔指出,万国数据采用的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在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里,往往期望规划一次到位,一开始就把全部的投资、全部的设备、全部的机房装修环境都做完了,不仅为企业未来发展预装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往往做了过度的冗余设计。我们知道,无论是UPS等电源设备还是空调制冷设备,都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利用率才能实现高效率,才可能体现绿色。这种过度冗余和预装的设备不仅浪费了投资,事实上也破坏了数据中心的绿色高效。

  从万国数据的实践来看,期望“一次规划定终生”是不可能的,因此万国数据主张数据中心的模块化建设。万国数据的模块化设计理念来源于国外数据中心建设的经验。凌宇翔表示,国外比较早就有专业的数据中心场地服务提供商,他们核心的业务就是如何去提供高性价比的数据中心场地。这些供应商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来建设数据中心必然非常注重效率,必须要保证他运行的数据中心始终处在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他们不会像我们一些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那样,一开始就全部投资到位,包括全部的设备、全部的机房装修环境都做好了,而是强调模块化的建设。模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在特定模块内运转的数据中心,整体运行在效率曲线的高效率区间。

  过去数据中心用户往往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认为数据中心一定强调可靠性,强调冗余性,而做到冗余往往就无法兼顾做到高效率。事实上,冗余可靠和绿色高效并不冲突,模块化设计就可以化解冗余性和绿色的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后继生命周期中不断优化。但是如果在规划的时候总是希望一次性规划和建设到位,那么不可避免要与绿色高效的设计原则发生冲突。

  所谓模块化设计,就是把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的建筑物主动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从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按照单位面积功耗来设计模块的总功耗,后面配备相应的发电机、UPS、制冷机,整体就组成一个模块化的机房,模块内的每一样设备都运转在比较高的效率区间。当企业业务继续成长要扩建数据中心的时候,不比把原来的模块推倒重来,而是说在旁边再增加一个模块,这样就实现了数据中心按模块化得阶梯性发展,这样建设的数据中心才能适应飞速变化的IT发展趋势。否则的话,一个数据中心在几年以后也许就不能当作数据中心来用了,只能变成写字楼了。

  从业内来看,一个规划良好的数据中心其生命周期应该能够达到30年,然而这30年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更新。比如说每到十年或者十五年的周期里面,主要的大型机电系统要进行改造或者说进行更换,比如说空调主机系统,整体的冷却管道系统,基本上是十年到十五年的周期。在一个更短的周期里面,一个数据中心当它运行到第五个年头开始,就应该进行这个数据中心的能源和运行状态审计。为什么要进行审计?原来在规划和建设数据中心的时候,很多关于IT基础设施的考虑点和出发点都发生了变化,很多IT新技术得到应用,我们要进行评估并进行调整和优化。所以万国数据建议,一般是到数据中心的第五年开始,以模块为单位,每隔两年来对数据中心内各个模块以及数据中心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内部评估或者内部审计,及时调整数据中心运行的效率。

  数据中心走向外包

  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的失败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家原有的机房标准比较低,制定者往往来自学术和科研界,缺少数据中心的运营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多,任何企业都很难积累这样一支成熟的队伍,然后再规划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因此,无论从IT发展趋势还是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维护经验来看,专业化的分工和外包是数据中心建设未来的趋势。

  十年以前,美国AT&T还在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在建设数据中心方面AT&T甚至还拥有从规划到设计的一系列严格的流程。但是现在,AT&T已经不再自建数据中心了,市场的压力已经迫使他不再耗费漫长的时间进行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而是去市场上获得一个符合标准的数据中心场地,在上面架构网络和系统,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客户提供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自建数据中心,而是像AT&T一样采用外包的模式。

  从长远发展而言,云计算也在助推数据中心发展走向外包。未来企业很多应用可能会转到公共的云服务上面。云计算把海量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去,对承载他的IT基础设施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无论从绿色高效、服务质量等级还是安全性等方面来考虑,承担外包的大型数据中心能够比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更好的满足云计算的要求。

  因此,外包正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