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开箱,过程中能感觉到厂商的诚意,一步步都是亲和加深的过程。简单的外箱很好的保护了秤在运输中的安全性。
至于那个橡胶垫,强烈建议还是取消吧,不是完美产品里应该出现的东西。
最初对智能秤感兴趣是picooc的latin引起,没有主动下手latin或ryfit 是因为我是个放养性的女汉子。
智能体质分析仪本来就是针对个人数据的分析,所以我想有必要先分析自己,大家才知道这个体验是基于什么标准来写的。
a 168cm-47kg,从小体质弱,基因所赐吃啥都白吃,10年体重浮动不超过2kg;整体偏瘦;从未减肥或增肥。
b 工作后不再有偶尔舞蹈 瑜伽之外的有氧运动,没用过体质检测的设备。
c 硬件行业工作压力大,久坐,工作时间一定超过8h,不懂养生,宵夜吃的比午饭多,夜猫子。
综上所述:属于典型自然生态雌性白领动物,随着时间推移在颈椎,皮肤,脂肪不均匀上略有担忧,希望通过不同智能设备(不仅秤)去了解身体状态并有改善措施的建议(省时简易,饮食和运动结合的)
外观篇
ryfit有一个相当高端的外观,分量和尺寸都感觉不错,品牌宣传和app下载在此可以了然。
使用说明在外附塑料袋上已经写明,但建议在这张贴纸上出现一次重要使用信息,比如手机打开蓝牙,不可使用软垫。因为不知是否洁癖影响我一拆开就放毛垫子上用了。猜测白色会比黑色漂亮,毕竟高反光的玻璃面还是比较容易被看到灰尘和脚纹。
钢化玻璃上ito镀膜让玻璃在厚度呈现的层次之外,又多了一层层次感觉。
镀膜纹理四片的设计,不完全对称。如果不是数据监测的需要,似乎配合秤的size对称到底,更加合适。
钢化玻璃+哑光塑料底壳,一块有足够厚度的金属拉丝logo坐落其上,是很多智能设备的外观标配。但目前除非使用铝合金,这差不多已经是最好的配置。
倘若下一步,显示屏可以隐藏在面板之后,同样白色,视觉上不做分割,用户体验将更直接。
翻过来看下电池仓,用料实在,制造工艺在大体细节上都不含糊。电池也是定制款。
脚垫略失水准。。。#我不是处女座吧#
官方也特别强调了这个提手位置,是有作用。看我手上的青筋也知道似乎提起来不那么容易。我一般都是用双手搬的。
但这个地方的确证明了官方对用户细微使用方式上做的大量研究和取舍。#做开发的人都知道取舍不易#
落地图一张
ryfit在外观设计上是跻身上层的,也对得起这个价格,在工艺材料上愿意花钱我觉得首先代表了品牌的态度。
至于300乘以300这样的数据,因为我没有用过更大的秤,并不能横评size的优劣。只是头几天单脚刚上秤,会担心踩翻。
进入实际使用阶段
如我前面所说,我刻意把蓝牙关闭后开始app,但是app没有大弹窗引导用户打开蓝牙。个人认为“开关”指引还是必须的。注册过程感觉过于复杂,用户形象不够亲和。app我觉得设计并不是丑,而是交互做的不足够到位。
有简单的使用操作指引,贴心,也比较常规。
拿到秤的第一天,加班吃完饭到家是深夜,开始测量。
1.秤并不能像misfit shine那般的检测到人站立后,立刻开始搜索蓝牙并迅速配对。在配对上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2.官方形容可以脱离手机使用,我以为内含内存可以保留几次数据,待同步时一起传输过去。但是目前发现并不可以。。。必须手持手机检测蓝牙已经链接才会有记录。
3.所谓的离线是可以通过秤上的数显屏幕看到相关数据而已。额,我想是否可以考虑加个内存。。。
1.不明白为什么10个数据的主要页面,超过了一屏幕的高度,这是设计错误吧?
2.数据展示上的困惑:因为我前面分析了自己并不关注减脂,现在也保持不去百度这些词汇的情况下。那么
如果我的体重+bmi偏瘦;体脂+皮下脂肪标准;是否代表我应该调节到偏瘦才合理?(需要解释)
其中骨骼,肌肉含量较高,只是相对我的脂肪来说的吧?还是说我比同龄同体质的人都高?那我需要减少蛋白质摄入吗?(一般看到偏高这样的数值,都会隐含不健康的意味。这些数据我测试了三个人基本上无人能明白。
3 数据是否只针对亚洲人?种族不同怎么办?
4数据改善上的困惑:虽然每个术语都有解释,但并无法得知通过什么途径去做改善,以及偏瘦,标准,偏高的三个词中,到底哪个算更好。
然后我去洗了个澡,回来再称两次,数据一次比一次低。
亲,你这太会讨人欢心了吧~
1. 21.7kg这是我在测试手掌按压的数据,当远远偏离你的记忆体重时,系统会提醒你记录与否。
2. 但是在多人使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当我没有对应调换成“上秤人”的账号时,会不断记录错数据并且提示错误。是否可以智能检测,当检测到数据差不多的人时自动记录在他名下。
当垫软垫的时候,无法检测出其他数据。
ryfit永远说我没有达到运动指标,当然它是对的。不过不管动的多动的少,数值变化不大。
多次测量的时间轴记录
生活图
增加一周使用,陆陆续续的生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