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 频道

金融在前线 | 分析师谈最新中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政策(上)


  中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已成大势

  2018年4月11日,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对外开放进入了执行阶段。

  ① 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② 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③ 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

  ④ 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⑤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⑥ 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以及五项在今年年底以前将会推出的措施:

  ① 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② 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

  ③ 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④ 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

  ⑤ 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中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的“危”与“机”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已经势不可挡,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战略之一。同时,金融开放也给中国金融服务走向海外,提供了在可控环境下通过实操演练快速提升的空间。那么,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金融开放是机会还是挑战?对于这一问题,中桥首席分析师王丛女士认为,就近期而言,金融开放对中国传统金融服务行业无论在服务模式、运营效率,还是IT水平上都带来了一定挑战。对于中国传统金融服务而言,其基于主机和封闭技术的核心交易系统,以及以产品和僵化流程为核心的业务架构成为中国传统金融业务创新的瓶颈。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金融开放将形成一股新的“倒逼”推动力,加速中国金融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和IT的桎梏、提升全球市场创新能力和金融抗风险能力,成为中国金融服务走向世界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货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以及中国金融在全球市场上的服务能力对于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而言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中国在全球的金融服务水平和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货币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体,带动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对于中国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金融服务更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虽然新金融在体系、流程、风险管控和法律法规上还在逐步完善,但是新金融在通过新技术所实现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然而,中国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尤其是传统业务模式的“大金融”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的同类金融服务而言,其IT架构和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这就阻碍了传统金融服务利用新技术实现创新的能力。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会加速中国金融服务体系与海外接轨,在一个风险可控的环境下,加速中国金融服务全球化就绪和行业整体提升,成为确保中国金融服务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关键点。与此同时,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淬炼,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足够大,已经具备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条件。中国金融走向全球,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金融服务行业IT架构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时效性和多样性的需求,亟需建立起新的金融IT架构。

  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

  金融服务公司IT是否就绪

  就金融开放这个问题而言,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在IT上是否已经就绪了呢?针对这个问题,中桥首席分析师王丛女士认为,中国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业务布局是以产品为核心,难以满足金融开放过程中新金融服务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和优化用户个性体验的需求。具体而言,目前中国市场仍然有许多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是运行在大机和小型机之上。这种基于封闭技术的核心系统,不仅开支高、应用开发部署周期长、管理运维复杂,同时,还无法有效地满足移动物联时代应对海量激增交易所产生的性能需求。随着数据量和应用数量的快速增加,用户个性化体验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过程中,传统的IT架构将成为金融服务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以中国证券市场为例,当前中国大多数证券公司仍然采用小型机技术,2015年在金融杠杆驱动下的万亿交易所产生的激增流量,导致大量基于小型机的核心系统“告急”,交易无法正常处理。由于小型机从采购到升级扩展的周期需要数月,为了避免激增流量和系统升级所带来的业务不稳定性,许多证券公司开始选择购买更多的小型机,以进一步降低小型机的使用效率,其中一些小型机的使用效率远低于2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金融服务行业不仅成本高,而且还封闭性强。


  2008年,欧美金融行业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金融服务市场下行压力加速了欧美金融服务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数字时代的到来,又加速了欧美金融服务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用户为核心转变,并实现了以数字为中心的IT体系的再造。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2017年6月的12个月间,美国有1700个金融服务网点关闭,创下历史新高。预计,美国近50%的金融服务网点将关闭。实体网点的关闭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维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大他们在数字化金融服务再造方面的投入。就目前中国和欧美金融服务行业的现状来看,中国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IT架构难以应对在金融开放后欧美金融进入中国所带来的挑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的“中国行业数字化指数”显示,中国数字化程度与美国间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2013年,美国的数字化程度是中国的4.9倍,2016年已缩小至3.7倍。此外,麦肯锡在2017年12月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预测到2030年,三大数字化推动力——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或可转变并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这无疑也会推动着传统的金融服务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金融服务转变。金融服务正在快速的从传统老三层向数字化新三层转型。


  传统金融服务架构:以产品为核心,围绕固定业务流程的架构。

  ★ 超大集中交易处理系统:传统金融服务采用集中交易处理模式,其庞大集中数据交易系统成为数字化业务创新的瓶颈,导致传统金融服务业数据使用效率低下,数据管理成本高昂。传统金融服务业,只有3%的数据做过标记,不到0.5%的数据被分析过;

  ★ 应用开发部署率较低:传统金融服务的线下模式和人工服务模式为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在数字时代,不能通过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前端体验,无疑会阻碍其业务的创新发展;

  ★ 网点服务的覆盖率高:传统金融业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常是在固定网点固定时间开展业务,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不利于用户满意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 用云计算架构取代传统集中式数据中心架构,实现了从IT架构管理到IT服务的转型;

  ★ 开放的API及实时连接取代传统中间层,改变金融服务的产业链,快速整合金融服务优质资源,加速从应用到产品的周期;

  ★ 以APP取代传统金融客户端服务,外延金融产业链,提高价值凝聚力,将竞争外延到产品生产的最前端。

  总而言之,对于整个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来说,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其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们要有前瞻性的思考,不仅要考虑到金融服务行业在未来将会面对的挑战,还要考虑到金融服务行业在重组过程中将会带来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对于IT架构的新需求。未来,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将成为一种产业平台,一方面作为金融上下游实现创新和增值的粘合剂,另一方面又作为万物互联时代金融服务的支撑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

  本期特邀做客嘉宾

  中桥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王丛

金融在前线 | 分析师谈最新中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政策(上)

  ★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是机遇还是挑战?

  ★ 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 未来24个月,中国金融IT走向?

  ★ 金融走出国门,IT如何布局运筹帷幄?

  ★ 从一则故事,看中国金融与IT?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