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下面将介绍我预料到和遗漏的部分,并对这次专题讨论会上的几场重头戏进行分析。在文章末尾,我会作出总结,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正有价值的LinuxWorld和会展大厅应该是什么样。
Xen:保持活跃,但也有些抱怨
XenSource公司Simon Crosby的演讲拉开了本届LinuxWorld 虚拟化技术讨论会的序幕。他把Xen虚拟化技术比作汽车引擎,指出顾客不会单独购买引擎,而是购买完整的汽车。他要传递的信息就是,Xen只是一个开源项目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正如他所讲,不少公司正在把Xen做成产品,包括Novell、Red Hat以及他自己所在的XenSource。
Crosby称开源的虚拟化技术比厂商私有的虚拟化技术(例如VMware)更优秀,因为前者具有快速的创新能力、庞大的开发者社区以及开放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ecosystem)。而在硬件支持方面,硬件厂商自身就在推动技术创新,因为他们希望虚拟化软件能够支持他们最新和最强的硬件。
Xen当然也存在问题。Xen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做才能宣称是“基于Xen”的?是使用Xen的一些代码就足够了,还是必须连同Xen一起发布?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用户能否依赖于这个叫Xen的东西始终具有一致的功能?
Crosby还对Linux虚拟化技术的分化感到担心;他主要是指KVM,尽管还有其它新的Linux虚拟化技术在诞生。他有些痛心地认为,这种精力的分化可能会使Microsoft在虚拟化技术的竞赛中获胜;这个竞赛的实质就是看谁能成为VMware的替代技术。尽管他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我并不确信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因为几种替代技术——包括KVM——都来自商业公司的开源发布,而这些公司都具有长远的计划,大概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继续支持这些技术的发展。
根据我的预测,各种不同的Linux虚拟化技术会继续向前发展,而Xen将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技术,这种统治地位是通过典型的开源方式获得的,会经历一个有些蹒跚、但不受特定厂商控制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最终能带来很不错的结果。
Microsoft:没有威胁?
最让人喜欢的一场虚拟化技术演讲来自Microsoft的Sam Ramji。他所做演讲的题目是“Linux和Windows的互操作性:现状和未来(On the Metal and On the Wire)”。
我对这个演讲本来有些担忧,因为Microsoft最近拿“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这个词来解释为什么Linux厂商和用户应该向Microsoft支付其专利技术的授权使用费。谢天谢地,Ramji在这个报告里完全没有提到要钱的意思,而是介绍了大量Microsoft正在做的虚拟化技术相关工作,以及它与Novell的合作。
你可能知道,Microsoft和Novell正在合作开发一种技术,要让Xen虚拟化技术与即将推出的Windows Server虚拟化技术实现互操作。
值得关注的新闻就是:Microsoft将发布一个公共的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ABI),使支持Xen的Windows Server驱动程序能与Xen hypervisor进行互操作,并能让Windows Server与Xen hypervisor进行交互。我从上述演讲获得了这个信息,并在随后与负责Microsoft开源实验室(Microsoft Open Source Lab)的Tom Hanrahan进行了交谈,进一步确认了这个消息——我敢打赌你从来没想过会见到“Microsoft”这个词跟“开源”放到一起,对吧?
Hanrahan曾经负责开源开发实验室(OSDL)的项目,他透露说Novell正在开发这些粘合层(glue layer)作为GPL软件。我在上周LinuxWorld开始前的文章中已经对此进行了预测。
这一软件合作的唯一缺陷是它是针对Window Server 2008平台开发的。Microsoft和Novell正在合作对Windows Server 2000和2003提供支持,但这两个系统会保持厂商私有的性质,因为Microsoft不会为它们公布一个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ABI)。我在与Hanrahan的谈话中获得了这一信息。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Windows 2000和2003的接口必须仍是厂商私有的。我能理解Microsoft在很久以前就开发了这两个系统,当时还没有考虑到发布公共ABI的必要;但难道不能建立一个中介层(shim layer),让发布这两个系统的公共ABI成为可能?显而易见的是,Windows 2000和2003到目前为止作为候选的虚拟机是最有优势的,为什么不做些工作让它们支持虚拟化技术,却把精力完全集中在Windows Server 2008上?毕竟这个系统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让人感兴趣的虚拟化目标。
我必须赞扬Ramji,因为他在报告中没有提到“搭起一座桥梁”。“搭起一座桥梁”是Microsoft使用的一种说辞,一方面指Microsoft和开源软件的互操作性,另一方面指为了能与Microsoft的软件进行互操作,开源厂商和用户必须支付授权使用费的理由。这种对“互操作性”的解释让我深受打击,因为它是带有误导性的和对用户不友好的。这个说法本身让人想起了奥威尔小说中那些指东说西的官腔表述,也就是一个词表面上指某个东西,实际上却指完全相反的一样东西。因此这一次Ramji关于互操作性的讨论让人感到欣慰,因为他集中讨论了如何让产品更好地在一起工作,而不是如何让Microsoft赚取额外的钱。
硬件在哪里?
我要再强调一次,在这次虚拟化技术讨论会上,关于硬件的讨论实在少得可怜。在硬件领域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发展与虚拟化技术密切相关,会使虚拟化在不远的将来更容易实现并获得更高的性能。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对讨论会的参与者也很有价值。
安全:虚拟化技术会变得危险吗?
我很期待虚拟化技术和安全问题的讨论会,因为我想知道虚拟化技术可能存在哪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是的,人们对虚拟化技术的安全问题有大量的关注,但在LinuxWorld的相关讨论会上并没有很好地讨论这个问题。做演讲的人主要还是在反复宣传虚拟化技术有安全漏洞,以及虚拟化技术提供了新的“受攻击面”(attack surface)。例如,如果一次攻击控制了一个hypervior,它就能攻击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所有虚拟机。
另外,虚拟化技术安全问题的所有兴奋点看上去都来自去年Defcon黑客大会上公布的一个安全漏洞。
我也确实了解到,安全策略的审核比实际受到的安全攻击耗费了更多的安全开支,这无疑让安全专家们感到挫折,而“受攻击面”这个很酷的词实际上还是指软件。
虚拟化管理具有挑战性
我预料到分析师Tony Lams关于虚拟化管理的讨论会跟关于安全的讨论差不多:虚拟化技术听起来不错,但导致了太多的问题,以至于你最好回去睡一觉,起床前忘掉所有关于虚拟化的神话。
但幸亏这个讨论关于消极面的部分很短,另外却提供了很多有趣的信息。Lams采访了50个实际使用虚拟化技术的用户,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使用虚拟化技术的、以及如何管理他们的虚拟化基础架构的。
他介绍了主要的发现:
x86虚拟化技术的主要驱动力是系统整合,而Unix虚拟化技术是为了响应易变的工作负载。
对于虚拟化什么以及如何虚拟化,大多数用户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目前遇到的困难——例如超过两核的处理能力,大于1G的内存——等都趋向于是硬件方面的问题。操作系统(OS)则保持一致,意味着物理服务器上要么都是Windows虚拟机,要么都是Linux虚拟机,而没有混合的工作负载。
整合率在提高,每台服务器运行有接近8到20个虚拟机,这使得虚拟化技术在经济上更具有吸引力。而基于VMware ESX Server的虚拟化技术的收支平衡点是每台服务器运行6个虚拟机。
虚拟化技术的用户想要尝试更复杂的应用,因此对虚拟机迁移和高可用性有需求。
这些用户不会转移到uber-management 软件;他们倾向于在现有的三个或四个系统管理工具上添加虚拟化专用的管理软件。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大多数这些用户并不打算迁移到真正的存储虚拟化上。哦,他们使用存储区域网络(SAN),好吧——但如果打算使用VMware,毕竟需要从直接附加存储(DAS)迁移走——但他们还没有对真正的虚拟化存储进行投资,也就不能动态地改变存储分配甚至存储阵列。
总之,我认为Lams的报告非常有趣,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适度的担忧。
关于LinuxWorld展会,有人向我提到LinuxWorld看上去过时了,因为Linux现在被广泛接受,所以没必要专门举办一个会议了。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绝对正确,但这个会议事实上就是开源技术大会,这就意味着它还有持续办下去的必要。
有一样东西在去年是一大亮点,今年却看不到了,那就是对令人兴奋的硬件的强烈关注。在上一次大会中,基于Opteron处理器的系统、尤其是双核处理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奋。但这些在今年的大会上都消失了,所以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LinuxWorld更加关注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