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 频道

警钟长鸣 中国IDC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IT168 资讯】2008年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我们南方出现了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4月28日胶济线铁路发生火车相撞事故。5月12日下午,在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地震,给我们人们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然而这些并没有难倒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和良知,80后、90后这一带人在灾难面前也成长起来了。作为IT工作者,我们更佳关注与我们工作相关的新闻,同在4月在IDC行业内发生了在一件“大丑闻”,就是北京中索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因拖欠网通公司200余万元费用,在一夜之间,人走楼空。发生这样的事情让很多业内工作者和用户对中国IDC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索事件的简单经过,这家公司名为北京中索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索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IDC服务商。2003年7月,中索公司与网通公司签订IDC机房协议,租用亦庄200平方米机房,租期为5年。

  这个新机房位于亦庄国际数据中心内,该中心是亚洲最大的IDC机房之一。在倒闭之前,经营着北京网通机房157个机柜(每机柜可放置45U)的业务容量和12G骨干网出口,应该算是一个中型的IDC服务商了。而且其也号称年服务能力3000 台服务器设备以上,产值超过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IDC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

  所谓IDC服务商,我们可以理解为服务器的“房东”。各家网站作为“房客”,将网站服务器统一放置在“房东”的家中,由“房东”提供日常维护等服务,这些 在外行看来复杂的维护和监管工作其实并不难实现,而正是这样一家年利税在500万元以上的公司,却玩起了“人间蒸发”。暂且不论事情的原由,但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值得深思。

  一、监管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房东”的监管审查机制尚未完善,这样导致了一些运营公司下属代理商成为挂羊头卖肉,目前电信运营商主要通过直销和渠道两种方式来进行销售,直销也就是IDC自己直接面对慕名前来的客户,渠道是以分销的方式,在各地、区、县等二、三级城市发展一、二、三级代理商,一般来说运营公司只与一级代理商进行合作,由一级代理商再发展二、三级代理商,到了三级代理商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了。有些用户不了解这些,当托管一两个月以后机器出现故障,在给代理商打电话的时候早已经发现接不通了。

  二、价格恶性竞争使蓝海变成红海

  针对国内用户而言价格也是用户选择IDC的一个关键因素,同一个地区不同的IDC报价相差两百元,那一年的托管费用就相差千元之多。这样的价格差距并不夸张,有些IDC的价格可以做到低出同行30%以上,并提供三个月以上的免费试用期。表面看上价格确实便宜了不少,但是这些“廉价”的背后也是有一定代价的。一般服务器都要保障24*7小时稳定运行,这就需要有专职人员来看守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好及时启用备用系统和网络。而一些不称职的公司仅用一部移动电话来代替此项服务,如果硬件故障、线路故障或者是受到攻击所耽误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三、行业内鱼龙混杂经,服务差距大

  像我们刚才提到用一部手机代替24小时值守的在行业内并不新鲜,更有甚者居然使用廉价PC机充当服务器,主板、内存、硬盘、电源全部都是台式机配件,这些配件的品质与服务器相差甚远,最重要的是有些“服务器”连硬盘备份都没有,如果用户找到这样的公司租赁服务器也只能凭运气自己的数据不会有闪失。据一位出售兼容服务器的经销商透露,一些企业为减少IDC的开销,在冷却系统上做文章,一些机房的温度都可以达到30摄氏度,在这样温度的机房长期运行服务器后果可想而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经销商说他们出售的服务器在这样的环境中运行十分稳定,可见品质过硬。

  正规的IDC服务商会提供多重电话联系方式,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另外机房会有专业的冷却系统,保证服务器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国外先进的IDC机房都具有制冷恒温设备,还有机器人进行巡视,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在国外IDC也会建议用户去使用节能绿色的服务器,还会给使用绿色节能服务器的用户一定的费用补贴。国内的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使价格所致,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无地域销售,恶性竞争使利润减少,冲击了市场规则。

  总结:

  可以看到一味追求低价并不能给企业来带更好的效益,反之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中国的IDC企业应该选择一个新的增长点,或者从自己的服务做好。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人力成本较低,因此一些方法并不适合国内,但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如将机房改造,鼓励用户使用节能服务器的等。自从中国互联网发展以来,各地区的IDC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奉劝那些一味只拼低价的公司还是先把自己的服务做好,否则会迟早出局。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