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从“绿色奥运”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开始以“绿色”来包装自己的产品并以此为卖点,我们布线行业也不例外,例如数据中心布线的绿色化,新技术绿色光纤机房,绿色节能环保线缆,绿色宽带网络等等,各种相关的法规法令白皮书也不甘落后,如最近才正式发布执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就在机房“绿色”问题上大挥笔墨,很多规章建议都围绕“绿色”和“节能”展开,一切都似乎向人们告示:“绿色”时代即将来临。
“绿色布线”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概念早些年就已经提出,甚至有的标准都已经制定,例如如线缆的绿色防火标准,插座、配线架和跳线等布线产品的RoHS标准,即是严格限制在产品中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化联苯和多溴化二苯醚等六种有害物质。在布线的安装和管理方面,如数据中心高密度的设计,布线桥架的选择,线缆的散热设计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绿色”所带来的新理念---健康、环保、节能和便利。
“绿色”看起来确实是个好东西,它发展的前景也被普遍看好,现在,不单是布线领域,在其他行业各业、形形色色,我们都可以看到“绿色”的影子,但实际上,这些标签是否真的给我们带来了“绿色”?“绿色”离我们真的近了吗?
关键词一:概念
所谓“概念”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有口号而少行动。在中国,概念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这除了体现我们的特色外还关乎着我们的国情。“绿色”固然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但事实上在目前在大多数领域,我们都还将“绿色”停留在概念推广阶段。“绿色”的提出现在不是第一次,也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
多年前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搞“绿色”、搞“节约”,当时的教科书也这样淳淳教诲我们:不能走国外“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要以西方国家为鉴。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经济是搞了上去,但环境质量呢?对比西方国家我们仍然是大幅度的落后。我们为什么那么多的“崇洋媚外”份子,那么多的移民改籍“叛徒”?事实上就是真的“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吗?其实这些都不过是环境质量差异使然,我们目前环境质量差劣是不争的事实。在国内多数大城市,在白天可以勉强看到蓝天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晚上还想看到清晰明亮的圆月?那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一切的一切只反映这样一个痛苦而又现实的问题:什么绿色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什么紧抓环境建设、注意环保,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环境质量仍然没有多少改观。当“绿色”、“环保”等词再次提起时,我们都不禁要质疑:这不过又是一个推广的概念?还是一个又将要过时的噱头?
关键词二:假冒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来都不缺少假冒事件,大到家具电器小到街边的油条辣椒粉,假冒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绿色”自然也逃不过它的魔掌。对很多厂商来说,假冒“绿色”似乎更简单容易,不就是打一个“绿色”标签而已,还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吗?曾几何时,“绿色食品”让多少消费者趋之若骛、视为健康保证?可随着大量的假冒绿色事件的曝光后,目前超市上的“绿色”菜果柜台几乎已无人问津;同样被标为“绿色”食品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在去年震惊世界,蒙牛、光明、伊利等国内著名品牌也纷纷卷席其中,中国的食品安全和绿色经济再次受到质疑和重申;随着WTO的绿色浪潮来袭,国内“速度”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招徕“绿色壁垒”的打击,如今在建材市场内,被冠以“绿色”的建材产品不计其数,但在随后官方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目前建材市场上打着各种旗号的所谓环保型建材中,近60%含有有毒污染物……
这些“绿色”事件在国内其实都只是九牛一毛,产品是不是“绿色”,到底是谁说了算呢?标明“绿色”就一定保证让我们放心吗?如果“绿色”只是一个让人装点门面的标签,一个泛滥的口号,那从头来说,“绿色”不过只是一场自欺欺人或是自娱自乐的闹剧罢了。
关键词三:素质
素质问题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有特色的问题。前不久还看到这样一则有意思的新闻: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出现了定点医院全部爆满,小病住院、大病不走的“奇观”。一位官员说,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同样的在“绿色”的推广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群众的素质却没有跟的上。
你想想,一个手拿着“绿色购物袋”却随地在街上吐痰是多么的不协调?当一些习惯乱扔垃圾乱踏草地的人却追求“绿色产品”那是多么的滑稽?很多时候,绿色确实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绿色”的用处也就是可以保证他们的健康,可以帮他们省钱省事罢了,而真正关心“绿色”所代表的原本意义,是否对社会环境“绿色”的,我想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的思想都还没到那个高度。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画面:崭新的一群大楼旁,蓝天、白云、绿草地,小鸟飞翔,孩子欢语……我们都知道,那是PS过的,现实中是很难见到那么蓝的天和那么绿的草地,我们每天仍然要面对这个略显肮脏的世界,失望之余也变得习以为常。未来家何在?环境会变好吗?我们不指望单是靠国家的“绿色”政策就能给我们答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曾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已被现实的洪流忽悠,一直到近代的“和谐社会”建设来临我们依然好像找不到答案。其实,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止是“绿色”,更是需要的是人的素质,还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绿色”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目前情况来看似乎还有很远很远,那距离又似乎只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燃一股废气可以决定天空蓝不蓝,投一个垃圾袋就可以决定草地绿不绿,这不是一个行业一个产品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素质的问题。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有任何改观,但我们却完全有能力让它继续恶化下去。现在,“绿色”概念的普及当然是件好事,但真正的“绿色”建设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但愿我们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