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如果你问一个CIO,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IT基础架构。灵活、简单、可靠、可扩展、低碳节能都是些必备的词汇,特别是灵活性和简易运维,因为这在人员成本压力飞涨的今天特别突出。
所以,我们不但需要一个好的IT基础架构,更需要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心IT配套环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能效管理或者是环境监控这个层面。在数据中心IT主设备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已经成为业界谈论的焦点。同样的故事在配套设备领域内也在上演。
在这个一体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里,IT168也借年终盘点之际,对于机房配套领域中的几个重要玩家进行些梳理。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关键电源与制冷服务商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它也是在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监控领域中的佼佼者。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APC是如何走在行业前列的。
▲
事情回顾到2006年,施奈德宣布以61亿美元吞并APC。嫁入豪门的APC也成为了施奈德全球战略与整体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后续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以UPS起家的APC产品线还是比较长,应用的场景也比较广泛。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也就是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英飞集成系统总体来说,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完备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软硬结合的管理,构成了一个高性能、可扩展以及可适应性的数据中心物理环境构架,可有效缩短从概念、设计到安装的实施周期并大幅降低其复杂性。InfraStruxure全面集成了模块化的供电、制冷、机架、安全和管理,是施耐德电气的全面EcoStruxure 能效管理架构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月,APC正式发布了新一代InfraStruxure 英飞集成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新版实现25%的供电及制冷容量的提升,同时占地空间缩小15%,并实现15%的成本节省。可以这么认为,英飞已经成为了APC在数据中心领域内的代名词。
首先谈一下模块化设计,这个是全球所有IT厂商都在谈论的话题,因为企业业务越来越灵活,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正面临着来自IT基础设施系统日益增长的压力,企业也正努力寻求确保其IT能力与业务需求同步的全新战略。所有这些都要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英飞集成系统正是在洞悉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的,只不过模块化的更深入更广泛。
“英飞集成系统能够为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提供最具扩展性及可适应性的基础设施架构,不仅能确保新建数据中心的卓越性能,同时也可对现有数据中心的性能进行显著提升。”APC副总裁Jim Simonelli如此说到,“可扩展性及可适应性的物理基础设施可通过根除不必要的容量及应用的部署,降低33%的总体拥有成本。与此同时,此解决方案可大大简化从规划、设计、安装、部署到维护的整个过程,实现快速部署。”
其次谈一下完备的系统集成,APC开始走出原来的圈子,与业界的一些领导型厂商进行紧密合作。特别是与虚拟化与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导厂商VMware进行合作,推出了英飞运行管理器(InfraStruxure Operations)。能够实现可兼容不同品牌设备的库存管理,同时进行实时分析并自动提供建议的解决办法。该项整合可使VMware vSphere掌握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中与电源、制冷、安全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报警与事件,并能够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将虚拟设备转移到数据中心内其他未受影响的区域。
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也是对未来一个更好的探索。在VMware Ready的时代,早下手为强。
第三就是要说一下APC软硬结合的产品策略。在今年9月份,APC正式成立了数据中心软件业务部,着眼于数据中心应用环境的方方面面。数据中心软件业务部主要负责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所有软件和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创新。将直接负责软件开发、新产品的拓展、销售、服务、市场营销以及合作伙伴计划。
软硬结合的结合策略也是大厂商们都在走的一条路。只不过有些厂商选择了在自身基础上进行延伸,有些厂商选择了收购来补充自己的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