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 频道

图书连载: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数据中心的功能性评价

  数据中心的功能性,是指满足数据中心正常运营使用功能和服务流程所需要的某些重要特性。数据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为IT系统提供可靠运行的服务支撑平台,为IT设备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如果离开数据中心的功能性要求而去谈论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能是句空话。

  功能性良好的数据中心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对其功能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建筑空间规划设计、功能区规划设计是数据中心功能性评价的核心。也可以说,数据中心的功能性评价主要评估其建筑空间规划设计和功能区规划设计是否符合使用功能和服务流程的要求,见表2-4。

  表2-4 数据中心功能性评价表

2.3.2.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评价

2.3.2.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评价

  3. 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评价

  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是指数据中心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并在外部资源能够充分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既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满足按需建设、后期升级扩容等要求。而在外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则能够做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并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不受影响。那么应当如何去评价一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见表2-5。

  表2-5 数据中心可用性评价表

2.3.2.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评价

2.3.2.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评价

  1) 数据中心资源或能力的利用与扩充

  数据中心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资源或能力,各种资源或能力的持续可用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这些资源或能力主要包括配电力资源、制冷能力、水资源、通信网络资源、建筑场地空间、建筑承载能力等。因此,评价一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必须首先对其所需的资源或能力进行评价。资源的可用性除了依靠外界的持续供应保证外,更主要的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会大大提高资源的可用性,从而保证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数据中心的灵活性、扩展性、适应性、高弹性和可改造性可以称得上是数据中心的无形资源。因此,这些无形资源也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2) 灵活性、扩展性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数据中心出现电力或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满足将来动态业务的需求,在规划设计阶段,CIO们必须预测5年或10年之后的电力和冷却的需求。各系统在产品选型和设计上都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留有充裕的扩容空间,而且系统实施方案也应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确保设计的灵活性和易于升级,对于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 适应性、弹性

  在高可用性数据中心建设中同样需要关注系统的适应性和弹性,即数据中心各系统应首先满足普遍的业务需求,同时也可以做到随着业务的扩大或变化,所需资源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初期(或一次性)投资,做到边成长边投资,减少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一次性投资中决策失败的风险。例如,数据中心需要考虑冗余等级、功率密度等要求,以满足不同业务用途的需要。

  4) 未来可改造性

  随着IT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也会受其影响而逐渐缩短。如果数据中心具有一定的可改造性,能够与IT技术发展相适应,就能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实现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数据中心的可改造性评价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改造的经济可行性,是指改造过程中的追加投资成本效益分析,即评价改造时追加投资与项目产出比,并由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对数据中心的改造再应用也是延长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若想提高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降低改造成本,使改造更具经济可行性。

  (2) 改造的技术可行性,是指对原项目进行改造的技术支持度、改造实现的可能性、改造后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改造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先进性相辅相成。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并且所用技术能够支持以后的改造,才能真正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0
相关文章